
穴位是甚麼?
穴位是傳統中醫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,它們是人體經絡系統中分佈的特定點,這些點與人體的能量流動息息相關。根據中醫理論,人體內有一種叫做“氣”的能量流動,當氣的流動受到阻礙或不平衡時,便可能導致身體不適或疾病。透過刺激這些穴位,我們可以促進氣的流通,恢復身體的平衡,達到自我療癒的效果。
人的穴位有幾個?
在傳統中醫中,人體的穴位系統是非常重要的,這些穴位對於促進健康和療癒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。人體上有超過360個主要穴位,這些穴位分佈在不同的經絡上,能夠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和情緒狀態。
常見的主要穴位
- 合谷穴:位於手背,第一與第二掌骨間,對於緩解頭痛和緊張特別有效。
- 足三里:位於小腿前側,膝蓋下方約四指的位置,有助於改善消化和增強免疫力。
- 神門穴:位於手腕內側,對於失眠和焦慮有良好的舒緩效果。
- 內關穴:在前臂內側,能幫助緩解胸悶和焦慮,促進心靈的平靜。
- 百會穴:位於頭頂中央,能夠提升整體的能量和精神狀態。

穴位的功效
近治作用
近治作用是指在特定部位施加壓力或刺激時,能夠直接緩解該部位的疼痛或不適。例如,合谷穴位於手背,對於緩解頭痛、牙痛和面部緊張非常有效。當我們按壓這些穴位時,可以立即感受到放鬆和舒緩,這種直接的效果使得穴位療法成為日常生活中解決小問題的好幫手。
遠治作用
遠治作用則是針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健康問題。這些穴位常常與特定的內臟或系統相連結,通過刺激這些遠端的穴位,可以影響到身體的其他部分。例如,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側,不僅能改善消化功能,還能增強整體免疫力。這種遠治的特性使得穴位療法能夠廣泛應用於各種健康問題,提供全身性的調理。
特殊作用
某些穴位還具有特殊的功效,能夠針對特定的健康問題進行調理。例如,神門穴不僅可以緩解失眠,還有助於減少焦慮和壓力,促進心理健康。此外,百會穴能提升整體的能量和精神狀態,對於疲勞和壓力有顯著的緩解效果。這些特殊作用使得穴位療法在現代生活中越來越受到重視。
腳部實用穴位及功效
1. 足三里
定位: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側,膝蓋下方約四指的位置,髕骨下緣向下約3寸處。
功效:此穴位對於消化系統有極佳的調理效果,能夠改善食慾不振、消化不良等問題。此外,足三里還能增強免疫力,提升整體能量,適合感到疲倦或經常生病的人。
2. 溪谷穴
定位:溪谷穴位於腳踝內側,內踝尖下方的凹陷處,輕輕按壓即可找到。
功效:此穴位主要用於舒緩足部疲勞,對於經常站立或走動的人特別有效。按壓溪谷穴能改善血液循環,減少水腫感,讓雙腳感到輕鬆自在。
3. 太白穴
定位:太白穴位於腳趾的內側,第一趾根與第二趾根之間的凹陷處。
功效:這個穴位對於調理脾胃功能尤為重要,可以幫助改善消化問題,並有助於減少腹脹和便秘。特別適合在飲食不規律的時候進行按壓。
4. 魚際穴
定位:魚際穴位於手掌的根部,第一與第二掌骨之間的凹陷處,但在腳部相應的部位也同樣存在。
功效:這個穴位有助於舒緩焦慮和壓力,促進心情穩定。對於感到壓力或緊張的時候,按壓魚際穴可以帶來放鬆的感覺。
手部實用穴位及功效
1. 合谷穴
定位:合谷穴位於手背,第一與第二掌骨之間,靠近掌骨的凹陷處。將手握拳後,這個位置最為明顯。
功效:合谷穴被廣泛用於緩解頭痛、牙痛和面部緊張。這個穴位的刺激可以幫助身體放鬆,減輕壓力,還能促進整體的血液循環,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急救穴位。
2. 內關穴
定位:內關穴位於前臂內側,距離手腕約兩寸的位置,掌心朝上,肘部輕彎時,這個位置在兩條筋之間。
功效:這個穴位主要用於舒緩焦慮和緊張,對於失眠和心煩意亂也有很好的舒緩效果。按壓內關穴能促進心情的平靜,特別適合在工作或學習壓力大的時候使用。
3. 神門穴
定位:神門穴位於手腕內側,與手掌相連的橫紋的凹陷處,通常在小指內側。
功效:神門穴被認為是安神的良方,能有效減少焦慮和壓力,幫助改善睡眠質量。對於經常感到緊張或失眠的人來說,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穴位。
4. 劳宫穴
定位:劳宫穴位於手掌中央,輕輕握拳時,正好在中指根部的凹陷處。
功效:此穴位有助於舒緩壓力和焦慮,能提升情緒並促進心靈的平靜。按壓劳宫穴可以幫助清除負面情緒,讓你的心情更為愉快。
頭部實用穴位及功效
1. 百會穴
定位:百會穴位於頭頂中央,當你繪製一條連接雙耳的直線時,這個穴位就在這條線的交點上。
功效:百會穴被認為是提升精力和集中注意力的關鍵穴位。按壓此穴位可以有效緩解頭痛、焦慮和壓力,幫助提升身體的能量水平,讓你感覺煥然一新。
2. 風池穴
定位:風池穴位於頸部後面,髮際線下方,當你輕輕觸摸脖子後側的凹陷處,便能找到這個穴位。
功效:這個穴位主要用於緩解頭痛和頸部緊張。風池穴的刺激可以幫助改善血液循環,減少因壓力或姿勢不正而引起的頭痛,特別適合長時間坐在電腦前的人。
3. 神門穴
定位:神門穴位於手腕內側,與小指相連的凹陷處,這個位置在手掌的橫紋上。
功效:神門穴不僅對於頭部有益,還能有效減少焦慮和緊張,幫助改善情緒。這個穴位特別適合在感到壓力或失眠時進行按壓,讓你的心情更加放鬆。
4. 顴骨穴
定位:顴骨穴位於面頰部,頰骨的最突起處,輕輕按壓會有明顯的凹陷感。
功效:這個穴位主要用於緩解面部的緊張和疲勞。刺激顴骨穴可以幫助減少面部的壓力,改善皮膚狀態,讓肌膚看起來更加光滑和有彈性。
其他實用穴位及功效
1. 肩井穴
定位:肩井穴位於肩部,當你將手臂自然下垂,肩膀的最高點與頸部的連接線交匯處。
功效:肩井穴對於緩解肩部緊張和疲勞非常有效。經常按壓這個穴位可以減少肩頸部的僵硬感,幫助改善姿勢,特別適合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的人。
2. 天宗穴
定位:天宗穴位於肩胛骨的內側,當你將手臂抬起時,可以感覺到肩胛骨的邊緣,穴位就在這條邊緣的中點。
功效:這個穴位能夠促進血液循環,緩解胸部的緊繃感。按壓天宗穴有助於減少焦慮和壓力,並改善呼吸,讓你感受到更深層的放鬆。
3. 髖關節穴
定位:髖關節穴位於大腿內側,靠近髖關節的部位,當你坐下時,這裡的凹陷感明顯。
功效:這個穴位對於緩解下肢的疲勞和疼痛特別有效。按壓髖關節穴可以促進下肢的血液循環,減少腿部水腫,特別適合經常站立或行走的人。
4. 腎俞穴
定位:腎俞穴位於腰部,脊柱旁開約2寸的位置,通常在下背部的凹陷處。
功效:腎俞穴有助於調理腎臟功能,增強身體的抵抗力。經常按壓這個穴位能改善疲勞感和腰部不適,特別適合需要長時間坐著工作的人。
5. 膻中穴
功效:疏通氣血循環和乳腺,令營養更有效輸送到胸部,產後有催乳功效。按摩膻中穴分揉法和推法,揉用中指端按揉,按壓 5到10 秒,做 3至5 個循環;推用雙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
⚠️ 按壓記得不要太用力,只要感到痠痠脹脹、微微痠痛的力道就可以了。此外,不要使用指節、按摩器具用力搓揉!
6. 天樞穴
功效:改善便秘、消化不良、胃脹等症狀,增強腸胃動力,幫助腸道蠕動
樞穴在腹部,橫平臍中,肚臍旁3隻手指的位置,每次按壓持續10秒,至有痠脹感

7. 三陰交
功效:補脾造升,治療婦科疾病如經痛、月經失調、手腳冰冷等症狀,可保養子宮和卵巢,防止臉部肌肉下垂!
每天用拇指或食指按壓此穴2–3次,每次持續2–3分鐘,使局部產生酸脹感
⚠️ 懷孕期間禁此按壓此穴,因為會震動胎氣,引致滑胎!
8. 湧泉穴
功效:讓人寧心,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,對於下半身冰冷而引發的疾病亦有療效。
位於腳底的第二與第三腳趾之間,在第二腳趾底部與腳後跟的中間約三分之一處; 當腳趾往下彎曲時,腳底的凹陷處就是湧泉穴。早晚各一次,按壓5到10秒,每次3–5分鐘。晚上以溫水浸泡雙腳,亦可以剌激湧泉穴喔!

9. 晴明穴
功效:改善眼睛疲勞、畏光、眼睛腫脹症狀。端坐,用兩手食指按住穴位,上半身稍向前傾,低頭。 呼氣並數2秒,漸漸用力後強按穴位,呼氣並數3秒。
10. 太衝穴
功效:緩解全身的緊繃和緊張,疏肝理氣,令你更易入睡。睡覺前連續按壓7次,每次3秒

11. 神庭穴
功效:紓緩暈眩、頭痛、嘔吐症狀,也可以防些記憶力減退喔!以大姆指指腹連續按壓6次,每次10秒。
12. 勞宮穴
功效:鎮靜安神,開竅醒腦
勞宮穴位於掌心中指和無名指掌骨之間,中指與無名指輕壓掌手,中指和無名指指尖位置。 以拇指指腹按另一手勞宮穴至略感痠麻每日早晚、左右手各按1~3分鐘。左右兩手都有勞宮穴喔!

穴位的按摩手法
- 1. 選擇穴位:根據你想要改善的健康問題,選擇相應的穴位。例如,如果你想舒緩頭痛,可以選擇合谷穴。
- 2. 準備環境:找一個舒適且安靜的地方,確保你不會被打擾。可以播放柔和的音樂或進行深呼吸,幫助放鬆心情。
- 3. 清潔雙手:在開始按摩前,記得用肥皂和水徹底清洗雙手,以保持衛生。
- 4. 輕柔按壓:用指腹輕輕按壓選定的穴位,持續5-10秒,然後稍微放鬆再按壓。可以根據個人感受調整壓力,應以舒適為主。
- 5. 重複操作:每個穴位可以按壓3-5次,並在按壓過程中觀察身體的反應,感受是否有緩解效果。
- 6. 結束後放鬆:按壓完成後,輕輕搓揉該部位,然後慢慢起身,避免快速變動導致不適。
要訣
- 保持穩定的呼吸:在按摩過程中,保持深呼吸有助於放鬆身心,提升療效。
- 注意疼痛感:按壓時應該感覺到輕微的壓力感,但不應過於疼痛。若感到不適,應立即停止。
- 定期按摩:為了達到最佳效果,建議每週進行2-3次穴位按摩,特別是在感到疲勞或壓力大的時候。
- 結合其他方法:穴位按摩可以與熱敷或芳香療法結合使用,進一步提升放鬆效果。
穴位按摩禁忌
穴位按摩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自我保健方法,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進行。了解一些禁忌,可以幫助我們更安全地享受這項療法。讓我們來看看那些不適宜按壓穴位的人士及注意事項吧!
- 1. 懷孕婦女:某些穴位可能會引發子宮收縮,因此懷孕期間應避免進行穴位按摩,特別是在腹部和骨盆區域的穴位。
- 2. 皮膚病患者:若按摩區域有皮膚病、傷口或發炎情況,應避免直接按壓,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感染。
- 3. 高血壓與心臟病患者:對於有高血壓或心臟病史的人,某些穴位的強烈刺激可能會導致不適,因此應謹慎選擇穴位並控制按壓強度。
- 4. 近期手術後:剛做過手術的人士,特別是在手術部位附近,應避免按摩,以防止影響傷口癒合。
- 5. 發燒或感染者:身體處於發燒或有感染狀況時,進行穴位按摩可能會使症狀加重,應先治療原有的健康問題。
- 6. 心理疾病患者:有嚴重心理疾病的人應謹慎進行穴位按摩,因為這可能會引發情緒波動或不適。

穴位的常見問題
如果你有頭痛的困擾,合谷穴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選擇。這個穴位位於手背,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間的凹陷處。輕輕按壓合谷穴,可以幫助緩解頭痛和壓力,讓你感覺舒緩。再加上深呼吸,效果會更好哦!
對於便秘的朋友們,可以試試天樞穴。這個穴位位於肚臍兩側,大約1.5寸的位置。通過刺激天樞穴,可以促進腸道蠕動,有助於改善便秘的情況。記得在按摩時輕柔地揉按,持續1-2分鐘,會有不錯的效果!
如果你經常失眠,不妨試試神門穴。這個穴位位於手腕內側的凹陷處,與小指相連。按壓神門穴可以幫助你放鬆心情,減少焦慮,進而改善睡眠質量。建議在睡前輕輕按摩,讓自己進入放鬆的狀態。
一般來說,每個穴位每日可以按壓3次。每次按壓持續1-2分鐘,這樣可以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和身體機能的調節。同時,記得根據自身的感受調整按壓的強度,保持舒適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