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油脂粒】5 個壞習慣易生油脂粒!教你去油脂粒方法!

油脂粒雖然既不痛又不癢,但在面上突起的微粒十分礙眼,又難以處理,到底油脂粒是怎樣形成?

每個女生都希望面部皮膚又白又滑,對你而言最可怕的肌膚問題是什麼呢?暗瘡、黑頭,或是粉刺?小編就認為油脂粒是最讓人無從入手的!雖然既不痛又不癢,但在面上突起的微粒十分礙眼,又難以處理,到底油脂粒是怎樣形成?

油脂粒是甚麼?

油脂粒又可稱為脂肪粒,尤其多於眼部四周出現,一般與皮膚脂肪代謝紊亂、分泌失調、角質層過厚等有關。當過多的油脂堵塞皮脂腺,就有可能長出黃白色、微小粒狀的暗粒,久而久之形成油脂粒。

【油脂粒】5 個壞習慣易生油脂粒!教你去油脂粒方法!

油脂粒類型

1. 米粒腫(Milia)

  • 描述:小而堅硬的白色囊腫,通常出現在臉部,尤其是眼周和臉頰。
  • 原因:由於角質層堆積或皮膚受損,油脂和死皮細胞無法排出。

2. 脂肪粒(Sebaceous Cysts)

  • 描述:可見的囊腫,內含油脂和死皮細胞,通常在皮膚表面形成。
  • 原因:皮脂腺堵塞或受傷後形成。

3. 閉合性粉刺(Closed Comedones)

  • 描述:小而白色的油脂粒,通常不會發炎,常見於青春期和油性肌膚。
  • 原因:毛孔堵塞,通常與過多的皮脂和死皮細胞有關。

4. 小米粒(Seborrheic Keratosis)

  • 描述:通常為棕色或黑色,表面粗糙的小塊,雖然不是油脂粒,但看起來像是小腫塊。
  • 原因:與皮膚老化有關,通常無需治療。

5. 脂肪瘤(Lipomas)

  • 描述:良性的脂肪腫瘤,通常較大且柔軟,可能位於身體任何部位。
  • 原因:脂肪細胞增生,通常無害。

油脂粒的成因

1. 使用過於滋潤的護膚品

當在肌膚塗上油脂過多或分子太大的護膚品,皮膚就會無法吸收護膚品的養份,導致過多油脂堆積,停留在表皮,便會形成臉上油脂粒。因此,挑選護膚品時應以質地清爽為主,如果是有油份的產品,就要盡量避免觸及眼周肌膚,以免滋生油脂粒。

silver ring on brown wooden table

2. 沒有徹底洗面

疏於清潔、清潔方法不當,以及卸妝未夠徹底,都會導致毛孔堵塞,令油脂過盛堵塞皮脂腺,形成油脂暗粒。

沒有徹底洗面

3. 老化角質層堆積

如果臉部角質過厚,會令死角質形成細胞會積聚在毛孔中,阻礙排除皮膚中皮脂腺分泌的油脂,因此生成暗粒。可以定期使用含有幫助死皮脫落成分的護膚品,如AHA/BHA,或是水楊酸/果酸成分,有助改善角質化,深入皮膚暢通毛孔,不過去角質面膜每周一次便可,太頻密用磨砂膏、去角質霜等,過分的去角質亦會損壞皮脂膜,令皮膚免疫力下降,肌膚也變得敏感。

woman lying on blue towel with white cream on face

4. 飲食過於油膩

除了潔面習慣外,飲食都有影響,例如進食過於油膩及刺激的食物,會使腸胃負荷過重,造成消化系統壓力,亦會加劇油脂粒及暗瘡形成。面且經常吃油膩的食物,亦會使皮膚的分泌物變得更加粘稠,不利於排出,逐漸堆積在皮膚裡,形成油脂粒。

fried chicken on brown paper bag

5. 化妝用具沒有定時清洗

你會多久清洗一次化妝用具呢?我們每天使用美容用具在臉上妝,日積月累地沾有化妝品殘留物,以及面上的皮屑和油脂分泌物等,成為細菌溫床,積聚大量細菌,增加油脂粒形成的機會。建議化妝掃可以每星期簡單清潔,每4-6星期就來一次徹底清洗。

three makeup brushes on top of compact powders

油脂粒 VS 疣

油脂粒和疣是兩種不同的皮膚問題,雖然它們在外觀上可能有些相似,但其成因、特徵和處理方式卻有所不同。

首先,油脂粒(如米粒腫)是小而堅硬的囊腫,通常含有油脂和死皮細胞。它們一般為小白點,表面光滑,多見於臉部,特別是眼周和臉頰。油脂粒的形成通常是由於毛孔堵塞、皮脂腺分泌過多或角質層堆積所致。這些小囊腫通常無痛且無發炎,主要是外觀上的問題。處理油脂粒的方法包括去角質、專業清潔,或透過激光和刮除等醫療介入。

相對而言,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(HPV)引起的良性皮膚增生。疣的外觀形狀不一,通常呈現粗糙的表面,顏色可為膚色、棕色或黑色。它們的成因主要是由於病毒感染,通常通過皮膚接觸傳播。疣有時會引起癢或不適,某些類型的疣(如足底疣)在行走時可能會感到疼痛。處理疣的方式包括冷凍治療、激光療法或使用局部藥物。

易生油脂粒的高危人士

1. 油性肌膚者

擁有油性膚質的人,由於皮脂分泌過多,容易導致毛孔堵塞,從而形成油脂粒。

2. 年輕人

特別是青少年和年輕成年人,由於荷爾蒙變化,皮脂分泌通常較為旺盛,這使得他們更容易出現油脂粒。

3. 喜歡使用厚重化妝品的人

經常使用重妝或油性化妝品的人,可能會導致毛孔堵塞,進而形成油脂粒。

4. 不定期去角質的人

缺乏定期去角質護理的人,死皮細胞堆積在皮膚表面,容易造成毛孔阻塞。

5. 皮膚受損或燒傷者

皮膚受傷或燒傷後,修復過程中可能出現油脂粒,因為皮膚的再生能力受到影響。

6. 不良生活習慣者

如飲食不均衡(攝入過多油脂和糖分)、缺乏運動以及睡眠不足等,都可能影響皮膚健康,增加出現油脂粒的風險。

7. 長期使用某些護膚品的人

某些護膚品(如過於厚重的面霜或油性產品)可能會導致毛孔堵塞,增加油脂粒的風險。

去油脂粒最佳方法

1. 排毒去油脂面膜

敷泥狀面膜,主要可以吸附皮膚過剩油脂,防止分泌物跟污垢梗塞毛孔形成暗粒,而部分泥狀面膜添加成分幫助皮膚排毒。注意每周使用清潔面膜的次數不應超過兩次,面用後亦應立即注意保水。

延伸閱讀:泥膜使用全攻略!泥膜怎麼用最有效?

2. 使用酸類產品

酸類產品例如果酸、杏仁酸等,可深入毛孔溶解肌膚的多餘氧化油脂,​​加速角質層的新陳代謝,從而將油脂粒代謝消退。

果酸 vs 杏仁酸

⁠果酸

果酸的種類很多,是指由多種天然蔬果中所萃取的自然酸,由於絕多數均自水果中提煉,因而俗稱為果酸,當然市面上也有人工合成的產品~ 常見的包括甘醇酸、乳酸、蘋果酸、酒石酸、檸檬酸等等。

杏仁酸

杏仁酸作用相對較溫和不刺激,相對於果酸,它的作用深度位於表皮層,比能達到真皮層的其他果酸較淺。不過也不能一概而論,因為市面上的杏仁酸種類很多,濃度和酸性的差異可以很大,即使杏仁酸相對溫和,但如果濃度高的話也是會刺激到皮膚的呢~ ⁠

閱讀詳細文章:【去暗粒的酸類產品你選對了嗎? 果酸 VS 杏仁酸】

3. 針清

看到面上礙眼的油脂粒,當然想立即除去,不過自己用手擠壓是大忌!手沾滿細菌,只會令情況惡化加劇,如果破壞了真皮層,更會出現紅腫、炎症、色素沉澱等情況!更加快捷嘅方式清除脂肪粒,可以考慮針清。不過針清對其手法、力度同埋工具嘅消毒程序都非常講究,還是由專業美容院操刀會更為安全可靠。

針清

如何預防油脂粒?

1. 定期去角質

每週進行適度的去角質,幫助去除堆積在皮膚表面的死皮細胞,防止毛孔堵塞。可選擇含有水楊酸或果酸的產品,這些成分能有效清潔毛孔。

定期去角質

2. 保持皮膚清潔

每天使用溫和的潔面產品清潔臉部,特別是在運動或出汗後,能有效去除多餘的油脂和污垢,減少油脂粒的風險。

3. 選擇合適的護膚品

選擇不堵塞毛孔的護膚品和化妝品,避免使用過於厚重或油性的產品,以減少毛孔堵塞的可能性。

4. 保持肌膚滋潤

即使是油性肌膚,也需要使用適合的保濕產品。選擇輕盈的水基保濕劑,能保持肌膚滋潤而不增加負擔。

5. 注意飲食

保持均衡的飲食,減少油脂和糖分的攝入,多吃水果、蔬菜和全穀類食品,有助於改善皮膚質量。

注意飲食

6. 避免頻繁觸碰臉部

盡量減少用手觸碰臉部,避免將手上的油脂和細菌轉移到臉上,減少油脂粒的生成。

7. 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

充足的睡眠、適度的運動和減少壓力都有助於改善皮膚健康,降低出現油脂粒的風險。

油脂粒的常見問題

不建議擠壓油脂粒。擠壓可能會導致皮膚受傷、感染,甚至留下疤痕。若油脂粒持續存在,最好尋求專業皮膚科醫生的幫助。

油脂粒是小而堅硬的囊腫,通常不發炎,而粉刺則是毛孔堵塞引起的,可能會發炎並伴隨紅腫。

油脂粒本身通常不會影響皮膚健康,但它們可能會影響外觀。如果不當處理,可能會造成感染或疤痕。

大多數油脂粒不會自行消失,特別是如果它們已經存在一段時間。雖然有些小型的油脂粒可能會隨著時間逐漸減少,但通常需要專業治療來有效去除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